历经40多场咨询会、收集10100份意见后,香港2025施政报告在今天(9月17日),新鲜出炉!本次报告以「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」为主题,延续“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”的核心施政理念。报告封面依然选用象 ...
历经40多场咨询会、收集10100份意见后,香港2025施政报告在今天(9月17日),新鲜出炉!
本次报告以「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」为主题,延续“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”的核心施政理念。报告封面依然选用象征生机与延续的绿色,寓意香港持续向前、迈向繁荣。 关于社会高度关注的“高才通”计划是否暂停、投资移民门槛是否进一步放宽、非本地生名额会否增加等议题,本次报告也一一作出了回应。
话不多说,直接进入正题,看看今年施政报告都有哪些重点!
投资移民门槛降低
香港于2024年3月重启「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」。
2024年《施政报告》提出优化,从仅允许投资商用/工业等非住宅房地产放宽至容许投资住宅物业,但限定成交价需要达到5,000万元,且最终计算入投资额的上限为1,000万元(住宅+非住宅合计)。
今年再次做出更新:
• 非住宅物业,成交价不受限制。计入投资额的上限从1,000万调整至1,500万。 • 住宅物业,计入投资额上限依旧为1,000万,但物业成交额从5,000万降低3,000万。 这一调整让更多有意通过优质住宅资产配置满足投资要求的申请人,能够更便捷地参与计划。
自资非本地生入学限制进一步放宽
香港高校凭借优质的教育资源,吸引了大量非本地学生申请,其中以自资身份申请的人数近年来保持着双位数的年增长率。
为平衡本地生与非本地生的入学需求,此次报告明确了两项重要举措:
保障本地生资助学额:
政府将继续维持每年15000个本地生资助学额,确保本地学生当前入读资助课程的权益不受影响,稳定本地教育资源供给。
增加非本地生自资学额:
从2026/27学年开始,两大类非本地生自资学额上限将上调——
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,由原本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%提升至50%。
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,从100%提高至120%,为更多海外及内地学子赴港深造提供机会。 抢人才政策继续推进
自本届香港政府推出一系列全新的输入人才政策以来,截至目前,已有超23万名人才通过各类计划来港工作与发展,为香港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。 其中,高才通计划的表现尤为突出:
申请续签率达到55%,且获批续签的高才群体素质出众,主要集中在创科、金融等香港重点发展领域。
从收入水平来看,这部分高才中95%的月收入高于香港2万多元的收入中位数,更有50%的月收入接近中位数的两倍,充分体现了市场对高才的高度认可与迫切需求。
经测算,高才通计划每年可为香港带来约340亿港元的经济贡献,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(GDP)的比重约为1.2%。 *注:以上内容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《2025年施政报告》整理,具体政策以官方实施细则为准。
此外,通过各类人才计划来港的人士中,超七成年龄在40岁以下,这一年轻化的人才结构有效缓解了香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。
在全球人才排名中,香港的位次两年内累计上升12位,目前位列世界第四,在亚太地区更是稳居榜首。 这一成绩充分证明香港的人才政策方向正确、成效显著,未来政府将继续推进相关政策,进一步巩固香港的人才竞争力,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支撑。
大力发展人工智能
人工智能早已成为各界必争之地,一项调查显示,超过60%的香港企业已经将AI整合到业务当中,八成的企业表示投资AI获利,同时有一成的企业获利超过100%。
所以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会大力推动香港AI科研及应用。最新施政报告指出,港府会促进AI在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,实现“AI产业化、产业AI化”。
同时还会推进AI科研和人才优势,港府已经预留了10亿港元的资金,在2026年成立“香港人工智能研究院”。 此外,还推出“强化AI资金优势”、“强化AI数据优势”,“拓展AI应用”,为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,特首会成立“AI效能提升组”,在工作中有效应用AI人工智能技术。 从种种迹象来看,特区政府对AI和科技创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决心。
除了以上4个方面,还有关于医疗改革、便捷出行、通关相关政策等就不一一细说了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“施政报告”官网或者线下派发地查看。
特区政府官网:
总之,今年的《施政报告》再次释放多项利好,如果你正在考虑孩子的教育路径,或者寻找一个更具国际视野的发展平台,那么香港是相当值得关注的。
政策窗口已经打开,建议有相关需求的人士及早了解、理性评估,把握当前的政策红利。机遇虽不短暂,但提前准备永远是明智之举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资讯,欢迎联系【拓普星舟】资深移民顾问获取详细资料清单和项目介绍。
![]() |
2023-06-13
2023-08-25
2023-03-06
2023-05-11
2023-06-21
2022-12-08
2023-07-27
2023-02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