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,香港政府发布了《政府修订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和资助申请资格》,也就是说最新香港本地生定义终于尘埃落定了!以前获得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时未满18周岁的学生,均列为本地生。虽没有来港居住,却能以本地生 ...
刚刚,香港政府发布了《政府修订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和资助申请资格》,也就是说最新香港本地生定义终于尘埃落定了!
以前获得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时未满18周岁的学生,均列为本地生。虽没有来港居住,却能以本地生身份申请政府资助学额。
而今就大不一样了,受养人未在香港住满2年,哪怕是持有全职工作签证或各项人才入境计划签证等,将不能再申请政府资助专上课程学额。 获资助学费或不获资助学费,区别有多大呢?其实还是挺大的。
以港大本科为例,本地生的学费约4.2港元每年,非本地生则高达18万港元每年,四年下来,相差还是很大的。
01、政策核心:双规学费与居港门槛
此次新规修订的核心在于设立两个学费类别,一种是获资助学费,另一种则是不获资助学费。
第一类(获资助学费)
持有下列文件的人士,符合资格申请副学位,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政府资助学额:
①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、由入境处签发并显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权/居留权的其它文件,以及无条件限制逗留签证标签;
② 单程证;
③ 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,持有人首次获入境处签发有关文件时未满18岁,须在紧接所修读课程开课首天前的两年内居住于香港。 第二类(不获资助学费)
① 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时未满18岁,并且不符合两年居港规定的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;
② 全职工作签证/工作许可证持有人;
③ 各项入境计划下的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(包括优才、香港投资移民或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);
④ 非本地学生(例如:学生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、非本地毕业生留港/回港就业安排下的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、首次获入境处签发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时年满18岁或以上的受养人签证/进入许可持有人)。
虽然第二类别的人群仍可申请报读政府资助副学位、学士学位及研究院修课课程,但须缴付不获资助的学费,相关学费水平须与非本地学生的学费水平一致。
02、过渡期:从一年到二年的缓冲期
考虑到政策变动影响家庭规划,由此香港政府设置了过渡期,其中在2027/28学年(申请周期于2026年10月开始),仅需满足一年居港要求;2028/29学年起才实行两年的居港规定。 此外,居港认定采用“双轨证明”,分别是:需提供2年期本地学校全日制在读证明;提交出入境记录,并证明2年内每年离港不超过90天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新规为跨境学生保留了通道,在港上学但居住内地的学生,通过出入境记录仍可符合资格。
03、谁将被波及?谁将被保护?
此次新规的修订,实则对不同群体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。
其一,人才计划申请者子女。高才通、优才等计划受养人,若不在港居住,将失去“本地生”学费优惠。
其二,在港就读的跨境学生。通过出入境记录证明居住要求,政策保护其升学路径。
其三,香港永久居民子女。真正的受益群体,减少非居住者竞争后,本地生录取概率将提升。
其四,工作签证持有者。完全失去资助资格,需全额自费攻读学位。 总结:对于此次修订的新规,香港永居身份不受任何影响;有回乡证或单程证的不受影响;26年大考的学生不受影响;受影响的是受养签证。
04、高才通 / 优才计划家庭应如何应对?
对于通过高才通(Top Talent Pass Scheme)或优才计划(Quality Migrant Admission Scheme)来港的人士,其子女一般以受养人签证身份随行。
新政策落地后,对于计划借助DSE赛道入读港校的家庭,或者希望孩子未来就读香港政府资助的大学并享受本地学费待遇,建议:
▶ 尽早来港定居:孩子越早来港、开始实际居住并就学,越容易满足未来“连续居港两年”的资助资格要求。
▶ 提前规划升学时间表:明确目标入学年份,倒推两年安排孩子在港学习和生活。
▶ 保存好出入境记录或本地就学证明:为未来申请政府资助时提供有效凭证。
特别提醒:由于过渡期,2026年入学的学生无居住时间要求,2027/28学年仅有一年居港的要求。
如子女正值高中阶段,现在开始规划仍不晚!
![]() |
2023-06-13
2023-08-25
2023-03-06
2023-05-11
2023-06-21
2022-12-08
2023-02-17
2023-07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