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才引进目标超额完成,高才通政策收紧,将要关停了?自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推出“抢人才”战略以来,全球人才涌入香港的热潮持续升温,成效远超预期。根据最新披露的官方数据,截至2025年6月底,香港各项人才 ...
香港人才引进目标超额完成,高才通政策收紧,将要关停了?
自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推出“抢人才”战略以来,全球人才涌入香港的热潮持续升温,成效远超预期。
根据最新披露的官方数据,截至2025年6月底,香港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近50万宗申请,其中约33万宗获批,近22万人才已携家人抵港。
这一数字远超政府原定三年引进10.5万人才的目标,标志着香港人才战略取得阶段性胜利。 其中,香港高才通计划表现尤为亮眼,自推出以来已收到约13.5万宗申请,近10.9万宗获批,整体获批率高达80%。 该计划因申请门槛相对明确(仅需满足学历或年收入要求)而备受青睐。但近期一系列政策调整引发社会对"高才通是否即将关停"的热议。
尽管争议不断,但特区政府多次明确表态“高才通不会关停”。
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指出,人才计划扭转了本地劳动人口跌势,2024年中30至44岁劳动人口同比上升1.7%,随迁子女有望改善人口结构。
更关键的是,高才通引入的人才中,A类(高收入企业家)占比三分之一,其创业活动为香港带来新行业与就业岗位;B、C类(名校毕业生)多为40岁以下青年,有效减缓人口高龄化速度。
从国际竞争视角看,香港需维持人才枢纽地位以巩固“八大中心”建设。
李家超行政长官强调,香港将通过“高门槛、高效率、高适配”体系,深化区域合作,应对新加坡等地的竞争压力。
因此,政策调整旨在“提质”而非“缩量”。
也就是说,香港高才申请、续签政策将越来越严,越早申请越有利!
一、香港高才政策收紧信号频现
1、申请门槛升级
2025年5月,高才通A类(年收入250万港元以上)申请新增“前置条件”:申请人需在上一个完整评税年度持续持有相关公司股份,且持股比例≥50%。
此举直接堵住“临时转股”漏洞,初创企业主及短期入股者被排除在外。同时,收入计算周期从“申请前12个月”调整为“上一个评税年度”,进一步强化税务合规性审查。
2、学历认证、工作要求趋严
B、C类(全球合资格院校)申请人需提交“三证合一”材料:学士学位毕业证、正式学业成绩单、学位认证报告。
自2024年8月起,函授、专升本、自考及远程教育学历被明确排除,合资格院校名单虽从185所扩至199所,但仅认可全日制本科学位。
部分B类申请人,工作经验证明也不纯局限在公司盖章的在职/离职证明,会被要求补件社保证明/评税通知单等等作为辅助参考。 3、续签审查“实质化”
2025年3月,入境处发布《高才通续签指引》,要求申请人提供在港居住证明(租房合同、水电煤账单)、银行流水、子女在港就读记录等“生活痕迹”材料。
对于自雇创业者,除审计报告、业务合同外,还需证明公司实际运营(如本地员工雇佣、强积金缴纳)。单纯“挂靠”就业或“空壳公司”续签难度剧增,拒签率同比上升35%。
续签规则也明确将参考雇佣合约期限,以较短者为准,而非统一36个月。
多计划签证互转续签的通道也被堵死,明确如果在申请前6个月内持有其他人才签证(包括主申和受养人),申请时需同时满足申请资格和续签资格。否则就在签证失效后6个月再申请,7年重计!
二、收紧趋势不可逆,四大方向或成重点
1、居住要求刚性化
现行政策对居港时长无硬性规定,但未来可能要求申请人每年在港居住满6至12个月才能续签,并将实际居住记录、纳税情况、子女在港就读情况纳入永居评估。
2、审批流程“去水分”
入境处将加强对申请材料的交叉验证,例如要求A类申请人提供税务局完税证明、公司审计报告;对B、C类申请人进行学历抽查,严打伪造文件行为。
2025年7月,香港警方破获一起涉案5500万港元的造假大案,18名涉案人员被捕,凸显政策严打决心。 3、永居路径“积分制”
未来可能引入积分体系,依据在港贡献(如纳税、就业、社区参与)评估永居资格,限制部分计划直接获取永久居民身份的路径。
4、子女教育“硬约束”
子女是否在港就读、是否参与本地教育体系,可能成为续签或永居的硬性条件。
例如,要求受养人签证持有者首次获得签证时未满18岁,且在入读课程首日前的两年内连续居住在香港,才能申请政府资助学费。 三、抓住高才申请最后窗口期
9月份,香港将会发布新一年《施政报告》,香港人才引进政策将会如何调整,到时即可揭晓,但目前来看政策收紧趋势不可逆。
所以,建议符合高才申请资格的朋友,抓住这一个月的申请黄金期,尽早上岸!
1、申请资格自查:三类人群
香港高才通计划旨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高学历和高收入人才,其申请条件分为A、B、C三类,申请人只需满足其中一类即可递交申请。
A:在紧接申请前一年,全年收入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(或等值外币)的人士(A类申请);
B:获合资格大学颁授学士学位、并在紧接申请前五年内累积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(B类申请); 或
C:在紧接申请前五年内获合资格大学颁授学士学位,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(C类申请); 这类申请受年度配额限制,且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分配。 2、香港高才申请流程
①评估申请资格,准备好相关资料线上递交申请 ②顺利获批,领取签证,按照批信里面的指导来操作即可,领了之后半年内要入境哦,不急着入境可以先不领; ③办理逗留D签,一般是所在地出入境部门办理 ④入境激活签证,入境的时候走人工通道,柜台告知首次入境,拿上你的小白条,上面会注明在香港的逗留条件; ⑤办理身份证:最好先预约,也可以自己去排队; ⑥领身份证:办完身份证不能马上拿,可以拿到回执后请朋友或者请我们香港同事代领~ 3、确定好高才申请方式
香港高才可以选择自己线上递交申请,也可以找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代理申请。
①线上平台递交申请:香港开放了【香港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】以及正式开始接受【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】的申请。
②找专业服务机构代理申请:对于平时比较忙的申请人来说,会更加青睐选择找专业人士来进行代理申请的服务。
特别是对于高收入人才的A类申请来说,不仅需要梳理资产来源,准备的材料都会稍微多些,更重要的是他们没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。
还有大部分申请人,则是更看重高才获批之后中介提供的续签服务。
根据咱们的申请经验,总结出了选择找中介办理高才的几种类型人才,大家可以做个参考:
A类申请可能会遇到的问题:
收入复杂:A类申请可以是个人薪资+股权分红高于205万港币,以这种组合形式的方式来递交申请。
实际情况中,收入种类复杂所面临的材料整理问题要更多,申请难度也较高,寻找中介机构来申请就能够得到更为专业的服务。
材料不齐:A类申请还可能存在无法提供纳税清单、公司相关资料等问题,材料不全的情况如何向入境处进行解释说明,有没有其它材料可以补充,很考验中介机构的处理能力。
B类、C类申请可能会遇到的问题:
信息存疑:证件信息可能让入境处有所疑问,就需要进行说明。
学校改名:B类及C类申请是需要本科毕业于百强名校,内地部分大学是有更改过名字。改名前的学校是否被入境处认可,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资料来证明,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经历存疑:如果工作经历跨度大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导致经历被入境处质疑,也是要想方法解决问题打消入境处的疑虑来帮助获批的。
在别处申请被拒:香港高才通看着通过率比较高,但也不是百分百的通过率,细节没做到位,材料不被认可,都是可能被拒的。被
拒后再次申请怎么确保获批,专业中介会帮助进行梳理经历,总结被拒原因,重新制定申请方案,来帮助再次申请能够获批。
除了申请环节会出现问题之外,高才获批后的续签也是需要重视的。
如果申请获批之后,并没有做好后续的续签规划,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因为,根据入境处官网,高才通计划申请人只能获批一次初次逗留安排。
![]() |
2023-06-13
2023-08-25
2023-03-06
2023-05-11
2023-06-21
2022-12-08
2023-07-27
2023-02-17